閱讀下麵的文字,完成(1)~(3)題 謝晉的人生大智慧 李世琦 就在《文化名人人生智慧叢書》送來的第二天,我從媒體上得知了謝晉去世的噩耗,我看著手中的《謝晉人生智慧》(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版)悵然若失,在這個大師稀缺的時代,又一位大師走了…… 對新中國電影史稍微熟悉一點的人,對謝晉的電影作品都會順口說出幾部來。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《女籃5號》、《舞台姐妹》、《紅色娘子軍》,到八九十年代的《牧馬人》、《高山下的花環》、《芙蓉鎮》、《天雲山傳奇》、《鴉片戰爭》,他為觀眾奉獻了源源不斷的精品,有的已經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。筆者還在讀大學時,就經常聽到人們以敬佩的口吻說電影界的“二謝”(另一位是謝鐵驪)。這次因為編輯《文化名人人生智慧叢書》,一字一句讀了《謝晉人生智慧》書稿,才對這位大導演有了深入的了解,領略了他的人生大智慧。 回顧謝晉的一生,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高遠的精神境界。他精神世界的核心,是他強烈的愛國之心。謝晉的家鄉是浙江紹興,這裏人傑地靈,代有英賢。古有王羲之、陸遊,今有蔡元培、魯迅、秋瑾,給予他深深的精神熏陶。他的遠祖是東晉名相謝安,就是那位在談笑間大破強敵的淝水之戰的指揮者。為了繼承先祖的精神,他為自己取號“淝捷”,這是人們很少知道的。中學時,他上了春暉中學。這雖然是一所地方中學,卻是一所名校,當時有“北有南開,南有春暉”之稱,葉聖陶、夏丏尊、豐子愷、朱光潛、朱自清、張天翼等曾在此親執教鞭,這使他年紀輕輕就眼界大開,起點很高。後來,每次到西安看到漢唐的文化遺跡,他都為中華民族深感自豪,同時又覺得有一種愧對祖先的羞愧感。正是這種感覺導引了電影《鴉片戰爭》的誕生。 謝晉似乎注定是要做電影導演的。他的母親特別愛看電影,他家附近就有不少影院、劇場,看電影、看戲特別方便。由於母親的影響,早年的謝晉成了電影迷。1938年,他隨父親到香港。當時,正好武漢的抗敵演劇隊到香港演出,充滿激情的救亡歌聲使謝晉每次都熱淚盈眶。第二年,回到上海,他積極參加了於伶領導的學生業餘戲劇活動,在多幕劇《嶽飛》中扮演嶽雲,開始走上戲劇藝術之路。1941年,他不顧父親的反對,毅然報考從南京內遷四川江安的國立劇專,這一年,他18歲。雖然條件艱苦,但這裏有曹禺、焦菊隱、張駿祥、馬彥祥、陳鯉庭等著名戲劇藝術家,他們的愛國激情和藝術修養使他受益良多,為他後來的電影導演藝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 謝晉能夠成就自己的電影事業,是和他強烈的“巨片意識”分不開的。他時刻把自己的工作和祖國、民族的命運、前途聯係在一起,超越了個人的榮辱、得失,是和那些整天想著賺錢、得獎的人有雲泥之別的。為了國家、民族的利益,不管是被打成“右派”,還是新時期的如日中天,他始終忠誠於電影藝術,寵辱不驚,老而彌篤。正如該書作者所言:“少年之時的謝晉那胸中充溢的愛國激情,在他一生中,成了貫穿他生涯曆程的紅線,正是這條紅線使得他有透視曆史的眼光,他總是用一種曆史使命感、責任感去構思能夠載入史冊的巨片。”而謝晉自己,一直把我國曆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。他說:“司馬遷的《史記》、曹雪芹的《紅樓夢》能與天地同存,絕不是偶然的。這些光輝的作品,耗盡了作者全部的心血和生命。作為一個電影工作者,落後於世界水平不怕,隻要有這麽一點精神,經過刻苦的努力,一步一步跑下去,跑到生命的終點,一定會對人民有所貢獻。” 像所有的大藝術家一樣,謝晉的成功還在於他的獨立思考。他深有體會地說:“做導演要有毅力、信念,對作品的判斷,要不受來自左的或右的思潮的幹擾。”這實在是曆經多次政治運動而矢誌不移的金玉良言。 從家庭方麵看,謝晉的生活是有些不幸的,他的四個孩子中有兩個是殘障。他在繁忙的工作之餘,一直在盡心竭力地照顧兩個殘障兒子。這也是他拍攝影片《啟明星》的原因之一。但生活中的不幸,並沒有影響他的藝術追求。他豪邁地說:“那種從幼兒園、小學、中學、大學,在母親的懷抱裏長大的,從來沒有經受過曲折的人,是絕對不能成功的。百折不撓才是人生的大道。”謝晉的智者之言不是很值得人們深長思久? (選自(2008年《光明日報》) 小題1: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,最恰當的兩項是( )( )(5分)
小題2:謝晉的人生大智慧包含哪些內容?請結合文章簡要概括。(6分) 小題3:謝晉說:“司馬遷的《史記》、曹切芹的《紅樓夢》能與天地同存,決不是偶然的。”為什麽說這些偉大作品的成功“決不是偶然的”?“作為一個電影工作者,隻要有這麽一點精神……”,這裏的“精神”又指什麽?(6分) 答案/回答/解答參考
|
已有35位網友發表了看法:
發表評論